
總算開始想要寫一些像樣的東西了,雖然說是如此,可是想當然喵是沒辦法寫出大家想的那種精闢的文章,甚至有些觀念也和別人有所不同,不過我想還是可以當作參考用就是了。
很多人會講投資理財,但是你知道什麼叫做投資理財嗎?雖然說是如此,但是喵反而比較愛用理財投資去敘述,為什麼呢?因為我認為不管是誰都應該先學會理財,接著才學投資,那投資理財又可以切分成二塊,一個是投資、另外一個則是理財,在掌握投資之前,我想要先認識的應該是理財,當喵在踏入理財的世界時,喵認為所謂的理財應該就是指『儲蓄行為』,大部分的人的認知大多也都是如此,也因此造成許多人誤會要投資就需要存大量的錢才行,這個後面喵會再解釋,目前還是先來談談理財,事實上喵在經過投資理財這麼多年,喵得出個想法,那就是所謂的理財應該是指將『財務做合理且有效率的運用』才對。
以往大家都想理財就是存錢,因為都會有個利息可以拿,但是隨著經濟市場的脈動,其實銀行利息的利率也是會變動的,例如今天市場缺錢、大家都狂存錢的時候,銀行利息可能就會調低,讓大家把錢提領出來去做投資運用,增加資金在市場上流動,反之若是經濟市場太過熱,那就會造成利息上升,讓大家願意把錢放在銀行,當然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實際上要考量的因素更多,但是你確定有拿到利息就是賺嗎?事實上所得應該分為『一般所得』、『實質所得』二種,一般所得就是指帳面上的薪水,那實質所得是根據物價去做換算,例如現在每個月薪水三萬元,一瓶水十元,一年後薪水調漲成三萬五,那在一般所得的情況下大家都會說很好呀,薪水多了五千,可是,假設水變成一瓶二十元,那實際上實質的所得是變多嗎?本來可以買三千瓶水,現在只能買一千七百五十瓶,你們看出差異了嗎?也因此目前來說存銀行已經沒辦法達到放著錢也會變多的境界了,因為『薪資調整跟不上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現在基本上把錢放銀行就是在賠錢而已,不過這已經離題了,因為現在說的應該是理財而非投資。
那前面提到理財就是將『財務做合理且有效率的運用』,那是指什麼?就是說儲蓄、生活花費、投資花費、約會基金、買東西,不管怎麼樣,只要有做到消費、儲蓄等行為,都可列為所謂的理財,只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財行為,有些人電影多看點、有些人買了車、有些人將錢放銀行,這些都算理財,只是對於我來說理財行為應該更為高級一點,應該要合理,而且有效率,不然說好聽是理財,事實上反而是浪費,所以在做任何事情錢都應該要先衡量,有智慧的將財務做運用,這樣才真正算的上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