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理論上沒有任何圖片,不過未來可能會加入圖片說明,只是目前喵只是將學習攝影的過程還有心得給記錄下來,之後再PO到這裡來,一方面是如果哪天有需要喵只要回自己的喵窩就可以找到相關資料,當然也可以用作網路分享用,歡迎大家轉載,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夠註明出處,謝謝各位XDDD
首先和大家說明一下賞螢的三不一沒有觀念:
一、不吵雜喧嘩。
二、不用手電筒或手機相機等器材閃光燈直射螢火蟲。
三、不抓螢火蟲。
四、留給螢火蟲沒有垃圾、光害的環境。
螢拍最怕遇到三種狀況:
一、風大,起風,螢火蟲有時候還是會出現,可是對於螢拍曝光可是影響非常大。
二、雨大,若是遇到下大雨,螢火蟲可是會躲起來的。
三、光害,像是強烈燈光之類的。
賞螢或螢拍需要帶的東西。
一、手電筒,由於避免光害的問題,通常賞螢區是沒有路燈的。
二、紅色玻璃紙,用來包住手電筒,紅色光對螢火蟲衝擊較少。
三、薄外套及防蚊液,因為山區蚊蟲較多。
四、相機、腳架
五、相機線控(快門線),沒有這個可是拍不到東西,強烈注意(喵這次就沒帶)。
接著說明一些東西的調整及影響。
ISO值:設定800至1600即可,當然3200也可以,不過愈高曝光所需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雜訊相對也變高,愈低則曝光的時間也相對要變長,所以需注意的是ISO值與雜訊的比例拿捏。
光圈值:光圈值愈低光圈愈大,一般最少需要F2.8以上,F1.4效果更好,光圈愈大,光斑也會跟著變大。
焦距:達人說使用大光圈的定焦鏡效果最好,但是如果是變焦鏡也是OK的,那35mm以前的廣角鏡,拍出來的光斑會是條狀的,50mm至85mm這種中長焦段,光斑會稍微點狀,當然隨著曝光時間不同,也會有不同效果,由於拍攝螢火蟲是無法對焦的,所以焦距盡量用無限遠會比較好,詳細方法請上網google,若是使用數位相機的人,假設數位相機有泛焦、無限遠對焦、風景模式、或把對焦區域調寬,也可以使用。
色溫:也就是所謂的白平衡,可以根據效果調整3500K至5000K之間。
高度:由於螢火蟲飛行高度大約40cm至120cm,因此假設掌握好這一點就可以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像是小精靈在樹叢飛,或滿天星斗等不同效果,仰拍、俯拍任您掌握。
曝光:由於螢拍需要長期曝光才拍得出來,所以天色稍亮可能曝光8秒就夠,也有可能需要曝光到二分鐘甚至五分鐘之久,所以相機務必要有快門線,不然一般最長只能曝光30秒而已。
環境:盡量不要有風,因為需要長時間曝光,若是風太大,照片就會跟著模糊;另外忌諱有光害或是有月光的時候,最佳的拍照狀況就是陰天,因為不會有月亮光造成你過曝的問題。
遮蔽:事前探勘很重要,由於螢火蟲飛行高度並不高,所以盡量先探勘避免被場景遮蔽。
所以螢拍以上東西都很重要,技術重點也就是在ISO、光圈及曝光時間之間如何去做拿捏。
拍攝需要注意幾點:
相機防震:請關閉。
AF輔助照明(輔助對焦燈):這個記得要關掉,因為對螢拍不僅沒幫助,甚至可能會破壞旁邊的人的曝光哦。
消除長曝雜訊、高ISO雜訊消除:這個可以開也可以關,但是曝光幾秒,消除雜訊也就需要幾秒,所以一般是建議關閉,不然曝光三分鐘,消除雜訊也需要三分鐘,那關閉的話拍出來的照片雜訊就會很多,這時候就需要後製去除雜訊,一般玩家是關閉再後製,這樣就可以多拍幾張,但是也有不少玩家是利用去除雜訊的時間去尋找下一個點,這也是不錯的方法,那由於後製去除雜訊用的演算法和相機直接去除用的演算法是不同的,所以效果也不一定會比較好,這一點就要自行取捨了,喵覺得打開的效果的確比後製的效果來得好一點,喵拍的前面幾張就是相機去除雜訊,後面有幾張則是後製去除雜訊。
另外如果有DSLR功能的話,可以開啟NR降噪,曝幾秒就會降幾秒,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是曝個1~2分鐘甚至更多的話,可能等待時間也要相對變長了。
備註:
有達人自訂了一套『ISO 800、曝光8至10秒、F2.8』的起始拍攝法則,就是先用這組設定試拍,接著再去做調整,喵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疊圖:首先先用比較長的時間曝光拍一至二張當作背景,接著用比較短時間曝光拍幾張,因為是短時間曝光,所以大概只有螢光,之後再回家後製疊圖,這樣不僅比較不容易失敗,也可以多拍好幾張呢,最重要的是雜訊也會相對低哦。